看似真实可信的“零差评”“高分店铺”,实则暗藏猫腻!近日,央视财经报道揭露,网络水军手段持续升级,活动愈发隐蔽。他们在小红书等平台,用“S蛋”“鱼塘”等暗语大量招募水军,发布刷单接单帖。刷手们根据中介提供的图文,在商品“收货”后炮制诱导性虚假好评,让消费者难辨真假,陷入信息迷雾。
更令人惊讶的是,为负面评价缠身的品牌“洗白”,才是网络水军获利的关键门道。中介负责招募人手,专职编辑精心设计发帖内容,刷手只需在评论区配合演戏、推销,便悄然操控了消费者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。那些莫名消失的差评,千篇一律的好评夸夸帖,背后是水军们的“协作造假”,这般乱象,着实让人细思极恐。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消费者挑选商品或服务时,网络评价已成为重要参考依据。然而,某些商家和平台为了利益,选择过滤差评、捏造好评,制造虚假繁荣,看似精明的“筛选”操作,实则是在亲手拆除信任的大厦。曾有消费者被某网红餐厅的“五星好评”吸引前往,结果发现菜品质量差、服务态度不佳。这便是过滤差评带来的直接危害——消费者被虚假信息误导,权益受损。
从商家角度来看,过滤差评、依赖水军控评,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。短期内,虚假好评或许能吸引更多流量、提升销量,但当消费者发现真相后,必然会对商家产生强烈的反感和不信任。这种负面情绪一旦在消费者群体中蔓延,商家多年积累的品牌形象可能毁于一旦。
对于网络平台而言,放任甚至默许商家过滤差评,是平台责任的严重缺失。平台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桥梁,本应守护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,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。但部分平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,对水军控评、过滤差评等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若长此以往,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度会不断降低,平台的公信力也将大打折扣。一旦失去消费者的信任,平台的流量和商业价值也将成为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
从更深层次看,过滤差评的行为还会扰乱市场秩序,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。那些靠虚假好评获取优势的商家,挤压了诚信经营商家的生存空间,导致“劣币驱逐良币”。当消费者难以通过真实评价辨别优劣时,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就会失灵,整个行业的创新动力和服务质量提升也会受到阻碍。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和诚信商家的利益,还会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。
整治这一乱象,还需多方协同、标本兼治。商家当以诚信立身,摈弃“刷单控评”的短视思维,将差评视为提高质量、改进服务的“镜子”,以真诚回应和切实整改赢得口碑;平台应筑牢监管防线,完善评价审核机制,对水军暗语、虚假好评等违规行为强化技术识别与惩戒力度,坚决守护消费净土;监管部门需织密法治网络,针对水军招募、差评过滤等灰色产业链出台细化规范,加大执法溯源与处罚力度,让“零差评”造假者付出应有代价。当然,作为消费者,也要破除“高分即靠谱”思维,练就慧眼,不惧“雾里看花”,培养理性消费观。
信任如同易碎的琉璃,建立起来需要漫长的时间和真诚的付出。过滤差评的行为,正在一点一滴地消耗消费者的信任。无论是商家、平台还是整个社会,都应深刻认识到其危害性并合力建立信任机制。唯有形成商家自律、平台主责、监管发力的治理闭环,方能净化网络消费环境,让网络评价回归真实可信的价值轨道。(吴城)
睿迎网-睿迎网官网-股票配资排名在线查询-股票最新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